热点新闻:

现在是:

首页 >往期稿件 > 内容

韵真意古 别开生面——赵射阳书画赏析

    时间:2014-07-07
  今天我们看中国画注重的是自我表达与世界关系发展的趋向,使作者自己的艺术更纯粹,更本质化,作品就能更突现出时代的气息。如果作品中再柔进传统的内在之美,这样中国画的本质形态就会展现得淋漓尽致。
 
  用这种视觉来赏析赵射阳的花鸟与山水画,就能品出相应的感觉与味道。
 
  我真正认知射阳的画还要从2013年西宁举办的“夏都雅集”金城书画八大家作品邀请展说起。在展厅内许多观众的脚步都停留在一幅《顽石伴三雄》的写意水墨画前,其作的感染力极强,观赏者给该幅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就是他的一幅六尺全张的大写意花鸟画,该作品的用色、立意和提款都强烈地冲击着我的视野。
 
  传统的花鸟画以其底蕴丰厚的人格色彩和人文精神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它集中体现出中国绘画艺术的脉络,它在追求艺术的真、善、美的同时又在寻求着诗、书、画之间的和谐统一。我们站在射阳的画前不难看到作品中蕴含着吴昌硕的笔意气势,还可以洞察到虚谷奇妙用色,以及八大山人的空灵布局之感。作者通过笔墨造型的传神,追求时代与大自然的本质和生命之源,他将描绘的对象当做人的精神品质通过以禅学的顿悟思维方式,用象征的手法以人格化的语言进行全方位的表达。力求借古喻今,思考时代的气息,反映当今画者的认知。他的作品将自己融入到现代社会的生活之中,用这种方式探索艺术的巅峰,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射阳是位能书,善画兼诗、印的优秀青年。他自幼随父研习书法,从临颜鲁公《麻姑帖》开始到力追怀素《自序帖》、从画《芥子园画传》到探寻范宽《溪山行游图》的精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进入美院后主攻山水,大量临摹了元四家和唐宋的精品画作,特别是对南宋的小品山水研习更甚,得到前辈们的好评。后来受到龚贤和黄宾虹的影响,画作开始发生逆转,向时代的要求靠拢,从射阳山水画《兴隆问道》中我看到了传统的印迹和时代的新意。他的山水画大气、清秀、用色雅致、水墨淋漓、笔触清晰;他的画无论是花鸟还是山水都明显地渗透以书法入画的格印,画面流露出高古的文气,更多地表现的是对内心世界的理解与阐释,清清透出了他的诗源情怀与文人气韵。
 
  当然,艺术风格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作者注重师古人与师造化的道理。所以我从他的作品中总能看到在传统中力求创新的缩影,我无法说射阳的绘画已到如何纯粹的地步,构图的巧妙已如何完美,但客观地说他的山水和花鸟在不断地突破自我,在不断地寻求多元化和扩张性。是不可质疑的。这种精神是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应该具有的,我深信射阳会在这条道路上开花结果。

 
作品赏析
 










 
赵射阳艺术简历





  自幼研习书画,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眷念笔、墨、纸、砚。在父亲的训导下,曾认真临习各类书法贴和绘画作品,在学生时代参加过各种比赛及展览,并取得了不少成绩和荣誉。进入大学系统学习绘画理论,使自己慢慢认识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真正含义。在西安美院进修期间,认真临摹了大量近现代唐、宋、明、清的书画精品,使自己在绘画征途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进一步了解到艺术海洋的精粹。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幸赴敦煌莫高窟学习,从此如鱼得水,在多位前辈和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研究敦煌艺术圣洁与博大,使自己这棵小树得到雨露的滋润,更加茁壮。
 
  1992-1994年,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汇展,书法作品《沁园春· 雪》获银奖,国画作品《春归陇东》获金奖,并被朝鲜友好机构收藏;
 
  1995-1996年,入西安美院进修,参加长安画派举办的中青年诗、书、画扇艺杯大赛《西岳丰碑》获二等奖;
 
  1997-1998年赴敦煌学习,《莫高晓风起》被日本友人收藏,《三危秋风瑟瑟兮》参加内地香港青年书画大赛获铜奖;
 
  2002年,赴台湾进行 “弦月之美” 文化交流,期间为台湾同胞赠送书画作品《阳关古月》,被张大千故居收藏;
 
  2008年,参加“心想奥运、走进奥运、放飞梦想、”全国青年优秀书画作品展;
 
  2009年,开设“陋室空堂”射阳工作室;
 
  2012年,经资格评审符合当代兰州文艺界名人建档重要条件,被征集的相关资料及作品共7件,入选“兰州书画名人”档案录,绘画作品《铁骨峥嵘》被永久收藏;
 
  2012年,“喜迎十八大,丹青颂和谐”兰州市城关区与天水市秦城区书画联展中,山水画作品《陇山夕照》参展;
 
  2013年,西宁举办的“夏都雅集”金城书画八大家作品邀请展,《顽石伴三雄》等作品应邀参展;
 
  2013年,参加“黄河之都·金城兰州”兰州市美术书法摄影作品晋京展,参展作品《问道兴隆》在2013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副刊发表。
 
  赵射阳,男,祖籍陕西华阴,范有信先生入室弟子,现为兰州市直机关干部,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兰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兰州市金石篆刻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