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现在是:

首页 >往期稿件 > 内容

唤起兰州人的抗战记忆 访纪录片《兰州空战》总编导丁如玮

甘肃日报    时间:2015-12-23

  拍摄现场

  《兰州空战》剧照

  记者 王莉

  12月15日,由兰州市委党史办和兰州广播电视传播中心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兰州空战》在兰首播,以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抗战初期,兰州地处国际援华大通道北方运输线上,战略地位尤为重要,遭受日军长达4年的空中侵袭。中国空军和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激战长空,与日军殊死搏斗,取得空中大捷,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然而,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这段往事鲜为人知。

  纪录片《兰州空战》是如何把这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搬上荧屏的?记者采访了该片总编导、兰州广播电视传播中心主任丁如玮。

  记者:请介绍一下纪录片《兰州空战》的内容和特点。

  丁如玮:这是第一部影像回顾兰州空战的大型纪录片,以发生在1939年2月20日和23日的两场重要空战为故事点,揭示了兰州空战是中国抗战史上与武器强大的日军形成空中对峙时间长、战胜率高的空中战斗;同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中看兰州,明确了兰州空战在中国抗战史上的重要地位;还反映了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大旗下的八路军驻兰办事处在联络苏联援华工作中的重要贡献;并全面介绍了从1937年到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空袭给兰州带来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记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材来创作?

  丁如玮:古人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然而,可能是因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苏联援华是秘密进行的吧,今天很少有人知道兰州曾遭受日军入侵,曾承载着沉痛的战争印记,半个城市沦为一片火海,很多文物古迹毁于一旦;更鲜有人知,兰州空战是抗战期间中国空军由被动挨打转为优势出击的一次经典战例。苦难是可以唤醒人们记忆的,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背景下,作为纪录片工作者,我们觉得把一些正在遗忘的历史记忆进行挖掘、整理,再现给观众,是重要的历史使命。

  记者:抗日战争是民族之殇,剧组以怎样的视角和情怀投入拍摄?

  丁如玮:我们在最初进行脚本的策划和撰写时,大家都谈到两个观点:一个是从苦难上挖,当年兰州被轰炸得民无安日,所以要表现苦难;还有一个观点是表现中国空军的英勇奋战、表现胜利,因为兰州地处偏远,日军要长途奔袭过来轰炸,中国空军以优势状态对敌,迎头痛击日军两千多架次的空袭。但是因为历史久远,我们几乎找不到一个可以讲述完整事件的关键人物,只是在零零散散的介绍和历史资料中,看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比如徐华江、马国廉、毛瀛初、库里申科等空军将士;在许多老人的回顾中,还感受到了兰州民众对抗战的信心和热情。所以,我们带着这样一种胜利者的自豪感投入拍摄,不以惯常战争片的灰色为基调,而是沁入兰州人不畏战争的豪情和浪漫主义气息。如果说抗日战争是民族之殇,那么《兰州空战》体现的就是民族之魂。

  记者:创作过程顺利吗?影片中使用了哪些创作手法?

  丁如玮:我们2014年8月开始涉足这个题材,2015年3月结束前期创作转入拍摄阶段,并得到全国城市电视台联盟《血铸河山》栏目立项。为此,我们赶制了一个时长30分钟的简版,于9月2日在全国60家电视台同步播出。此次首播的是时长47分钟的精品版,制作相对比较充分。

  创作中,我们首先是查阅史料,先后去了国家档案局、中国电影资料馆,以及南京、重庆的抗战博物馆等,找到了很多珍贵的镜头,包括郑君里等人拍摄的当时兰州的真实镜头。其次,为了影片的可看性,我们运用了影像再现的手段,在横店、景泰的影视城拍摄了当年兰州街头“跑防空”、国民政府派员去美国买飞机等生动的场景。再次,我们运用了一些现代人的故事线索,如党史部门整理史料的轨迹、真实人物的回忆等,跳出就历史讲历史的局限,以现代人的行为来融汇和再现历史,使影片更具故事性和纪录感。最后,在拍摄方法上还有一大突破,即“双时空”叙事。以当今兰州鼓子艺人解读当年战争结构全片,让影片带有浓郁的创作性色彩,变得更有艺术性、更接地气。

  记者:播出后的反响如何?

  丁如玮:简版播出时就引起很大反响,在观众中,兰州空战的记忆被唤起,很多老人还专门打电话到电视台讲相关故事;在业界,全国60家电视台展播结束后被评为三等奖。精品版播出后,业内人士认为能达到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的影片质量和水平,因此,我们正积极协调报送央视播出,希望把这段属于兰州人的抗战故事讲给更多的人。

  2015年12月16日至2016年1月16日,该片还将在兰州电视台四个频道重播,并在兰州市广播电视总台爱兰州网络平台播出。

  记者:回望创作历程,你有什么收获或感悟?
  丁如玮:更多的是收获了一份认可。该片播出后的反响,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主流媒体的纪录片人,我们的关注点应该放到时代热点上;家国情怀应该是我们最重要的情怀,只有这样的影片才能获得主流价值认同感;此外,影像精品的艺术力量也让我深深折服,艺术作品求新求异,创作方法上的创新同样能让主旋律题材具有震撼力和感召力。

  由于时间紧、任务急、经费有限,该片制作中还留下许多遗憾,但我们不会放弃,准备明年拍摄第二集,着力表现苏联援华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