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现在是:

首页 >往期稿件 > 内容

盘点2015:音乐力创精品 舞蹈更上层楼

中国艺术报    时间:2016-01-05

  2015中国音乐:创作为先 彰显时代精神

  

  复排歌剧《白毛女》延安首演剧照 卢旭 摄

  

  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颁奖现场 张大勇 摄

  全国音乐创作座谈会提振精神

  作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的第一个重要会议,音乐创作被放在了首位。9月11日,由中国音协主席团牵头的全国音乐创作座谈会在京召开。在习近平总书记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即将一周年之际,中国音协举办这次音乐创作座谈会有着特殊的意义。前来赴会的全国近50余位老中青音乐创作者真诚交流、各抒己见,为音乐创作工作把脉和布局。

  音乐创作者针对如何以“精品力作”为目标展开音乐创作工作,进行了积极思考和探讨。中国音协主席叶小钢提出的思考引起大家的强烈共鸣——创作应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去反映和表达人民的共同心声,要有很深的人文理想和文化情怀,紧扣社会主旋律,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讴歌伟大的时代与伟大的中国人民;艺术歌曲和交响音乐等类型音乐创作应贴近人民、贴近生活,以人民熟悉的生活内容为对象,创作出有独特个性的艺术精品;让中国的音乐文化走出去,让中国时代精神在世界文化环境中产生影响;发展民族器乐音乐是中国作曲家不容推卸的社会责任,作曲家应重视民族器乐音乐精品创作;西方类型音乐在创作题材上要和中华传统和民族文化结合,加强体现中国风格韵味、中华审美趣味、中华文化精神、中华审美追求的优秀音乐作品创作;加速音乐传播渠道的整合和利用,让汹涌的音乐新流量改变我们的文化未来。

  金钟奖奖项压缩含金量更高

  两年一届的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今年又逢赛季。经过九届锤炼,金钟奖评奖领域不断拓宽,评审机制更加科学,受众面不断扩展,成为中国音乐的权威奖项、社会公认的知名品牌。10月21日至30日,首先举办的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民乐(二胡、弹拨)比赛在江苏南京、无锡同时举行。其中,弹拨类乐器扬琴、中阮、柳琴、三弦首次纳入金钟奖比赛,这也历史性地实现了民乐项目上的“全覆盖”。11月18日至24日,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美声组、民族组)、小提琴和手风琴四项赛事经过复赛、半决赛、决赛的紧张赛程,在广州揭晓各个奖项,其中的手风琴比赛也是首次纳入金钟奖比赛中。

  值得一提的是,这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是在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后,举办的第一个国家级艺术大赛,奖数少、竞争大,社会关注度高,更要求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原则,以及在评奖与遴选上做到严守规则、严明纪律。而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奖项压缩而含金量增加,这样的变化不仅对于选手来讲竞争更为激烈,对评委的评分来讲也比较困难。最终能够进入决赛的都是以综合实力取胜,在专业性上更是优中选优。

  国家出台利好政策繁荣音乐产业

  音乐产业因其产业链长、关联产业多、渗透力强,在文化产业中一直居于重要地位,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播放设备的发展,音乐的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国现代音乐产业体系还不完备、原创能力不强、音乐企业规模不大、高素质人才缺乏、版权保护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音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1月1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大力推进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加快音乐产业转型为重点,以培育音乐产业龙头企业和新兴文化业态为依托,以聚集高端、高效、高附加值的音乐产业要素为动力,不断完善产业功能,大力推动民族原创音乐作品的生产和出版,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音乐企业。并提出在“十三五”期间,打通音乐创作、录制、出版、复制、发行、进出口、版权交易、演出、教育培训、音乐衍生产品等纵向产业链,连接音乐与广播、影视、动漫、游戏、网络、硬件播放设备、乐器生产等横向产业链,基本形成上下游相互呼应、各环节要素相互支撑的音乐产业综合体系。推出一批经典性音乐作品,催生一批创新型音乐企业,造就一批重量级音乐人才。到“十三五”期末,整个音乐产业实现产值3000亿元。

  奏响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最强音

  在中国音乐歌曲宝库中,抗战歌曲非常具有代表性,凝聚了人民的智慧,也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在今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潮中,音乐界唱响了最强音,他们用全方位、多角度的艺术构思为听众勾勒出一部部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生生不息的历史长卷。

  9月15日,由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中国出版集团人民音乐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历史的回声”——抗战歌曲音乐会在京举行。音乐会上,十余位老中青三代歌唱家与多个合唱团为首都各界听众献上《松花江上》《救亡进行曲》《铁蹄下的歌女》《长城谣》《嘉陵江上》《梅娘曲》《五月的鲜花》《歌八百壮士》《保卫黄河》等20余首在鲜血中诞生、在炮火中唱响的抗战歌曲。音乐会演出曲目全部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抗战歌选》。《抗战歌选》收录了1931年至1945年间创作的364首不同形式、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抗战歌曲集。8月26日,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音乐会上重演了两部经典名作——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两位权威诠释者——88岁高龄的著名歌唱家郭淑珍任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92岁高龄的严良堃担任艺术指导,两位音乐家不仅悉心指导演出的年轻学子,还以真切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登台演出,值得喝彩。

  歌剧《白毛女》延安首演70年薪火相传

  《白毛女》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公开发表后,延安鲁艺在新秧歌运动中创作出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也是民族歌剧的里程碑。2015年是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70周年,在新形势下复排歌剧《白毛女》并进行广泛传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1月6日起,由文化部主办的歌剧《白毛女》(舞台剧)全国巡演活动在延安启动,之后赴山西、河北、广东、湖南、上海、浙江、山东、吉林巡演,12月15日回到北京。此次歌剧《白毛女》复排,原作者贺敬之亲自为剧本把关。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王昆和解放军艺术学院原政委乔佩娟担任艺术顾问。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彭丽媛担任艺术指导。为达到传承经典剧目、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白毛女》起用了新一代的青年演员。“喜儿”的A、B角分别由雷佳、蒋宁担任,“大春”的A、B角分别由张英席、毋攀担任。高鹏饰演“杨白劳”、钱治国饰演“赵大叔”、武猛饰演“黄世仁”、常通饰演“穆仁智”。从以王昆等为代表的第一代“白毛女”,以郭兰英等为代表的第二代“白毛女”,到以彭丽媛等为代表的第三代“白毛女”,再到以雷佳等为代表的第四代“白毛女”,“薪火相传”的含义也在这一次复排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丝路”巡演、《丝路粤韵》唱响“一带一路”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以来,建设新丝绸之路已成为沿线各国政府以及民众的共识。而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总体目标——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文化在这一战略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第一支响应“一带一路”战略号召的国有艺术团体,中国爱乐乐团通过为期18天的“2015丝绸之路巡演”,用音乐的语言重新架构起东西方之间的文化桥梁。此次行程覆盖古代“丝绸之路”沿线上的五个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这其中包括了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杜尚别、塔吉克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城市阿拉木图、伊朗首都德黑兰与希腊首都雅典等。而作为此行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中国爱乐乐团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办的两场音乐会,这不仅是伊朗有史以来迎来的第一支来自中国的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更成为伊朗近年来所接待的最高规格的国外交响乐团,其政治与文化意义不言而喻。此次“丝绸之路”巡演还创下许多个类似的“第一次”。对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三国来说,也同样从未迎来过如此规格与阵容的中国艺术团体造访。正是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才得以将中国交响音乐的“最强音”带到这些全新的地区,帮助这些在文化交流上相对闭塞的国家能够有机会了解到古典音乐,更得以感受到中国最顶级交响乐团的精湛技艺。

  9月5日,大型民族交响套曲《丝路粤韵》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成功演出,并拉开全国巡演的序幕。《丝路粤韵》是广东精心打造的一部优秀民族管弦乐力作,由中国音协名誉主席赵季平担任艺术总监。音乐会以套曲形式展示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巧妙发挥民族乐器的性格特色,充分表现大编制乐队的宏大气势,浓缩了岭南民族民俗音乐文化及海洋异域文化的多种音乐元素,既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充满鲜明的时代气息,全面展示了岭南民乐交响化创作的最新成果。

  2015中国舞蹈盘点:百尺竿头创佳绩

  2015,于中国文艺而言,是翻天覆地的一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超乎寻常的一年。一年前的金秋,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划时代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新世纪中国文艺的纲领性文献,犹如时代号角与思想灯塔,启蒙了当代文艺观念,照亮了中国文艺的未来,文艺界大喜,舞蹈界亦然。一年来,随着《讲话》的正式发表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随着学习、思考、贯彻的深入,业界同仁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思想到行动、从观念到实践,刻骨铭心地发生了变化。律己务实地干,刻苦勤勉地作,成为业界一年来的特质,当然也因此做出了些阶段性的成绩。值此辞旧迎新之际,诸多感慨,值得一叙。

  

  2015“中国精神·中国梦——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成果展演”作品 颜荷《无间》 王小京 摄

  创作 “深扎”为旨,繁荣为期,高峰为望

  一年来,遵照习总书记讲话和中央精神,中国舞蹈创作走了一条尚俭、质朴、全面开花的路,用艺术实践证明了“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重要价值。要目有:其一,为了支持年轻编导和舞蹈名家的艺术创作,培养舞蹈界的阶梯化创作团队,中国舞协的“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国家大剧院舞蹈演出季和“中国舞蹈十二天”计划、北京舞蹈学院的国际芭蕾舞比赛和演出季、解放军艺术学院的“红星杯”舞蹈比赛等,一系列资助扶持青年舞蹈创作人才和精品展出活动的举办,有助于创作者们放平心态、沉下心思,将主要精力专注地投入到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及对舞蹈创作的思考中,进而催生了一系列有思考、有道德、有温度的舞蹈作品。其二,以中国舞协为龙头,对大型舞剧的创作支持,探索性地设立规范的审核机制,设立创作专项资金,制定新的资金投入方式、补贴标准和考核办法,对原创舞剧《朱鹮》《永远的麦西热甫》等提供资金支持,同时组织专家提供创作咨询并拓宽后期宣传渠道。业界新近涌现的一批舞剧佳作,《鹤魂》《诺玛阿美》《八女投江》《沙湾往事》《莲花》《青衣》等,正能量地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精神,倡导、唱响了核心价值观和时代风尚。一年约数十部的舞剧上线量,既昭示了创作的繁盛,也显现了巨大的向心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无疑是对当代中国舞蹈艺术的一种激励,对光明愿景的一种明喻。其三,主旨突出,业界亢奋,异彩纷呈,强力收尾。各地大中小型舞目的演出巡回,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保利院线、北京舞蹈学院的比赛与演出季,不断催红着今年的舞蹈演出市场。10月,中国文联、中国舞协主办了一场名为“向人民汇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创作成果展演舞蹈专场演出。本次演出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及在文艺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的关键时刻举行的一项重要活动,全过程中得到了业界的大力支持,我们从近一年中许多反映时代、反映基层的优秀作品中精选了13个风格各异、内容积极的作品参加了演出,集中展示一年来舞蹈创作上的阶段性成果,希望藉此鼓励更多的编创人才,投入到通过舞蹈来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的队伍中,用舞蹈发现和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弘扬、传播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和正能量,并主动承担起新的历史时期赋予舞蹈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和崇高使命。12月6日,有“中国舞坛常青树”美誉的陈爱莲老师,76岁高龄还要演出全本舞剧《红楼梦》(饰演林黛玉),挑战古巴的芭蕾大师阿隆索的世界纪录(阿隆索72岁举行的告别舞台演出),体现了崇高的精神与深厚的造诣。此举不仅是中国舞蹈的骄傲,更是世界舞蹈的奇迹!年底,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收官大戏”——舞剧《仓央嘉措》——同样以宏大的气象、扎实的品质回报人们的期待与热望……

  评奖 精简为序,精彩为据,口碑为上

  今年,中宣部大幅度调整了全国性的文艺评奖活动,以中国舞蹈“荷花奖”为领引的舞蹈科学评奖机制重新起步并日渐成器。7月份,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协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在京举行,来自全国30多个省区市,包括中直、解放军各军兵种直属幼儿园及港澳台地区的180个入围作品参加展演,参与6场演出的各民族小演员达5000多人。本届展演首次运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网络同步直播,让更多人关注了少儿舞蹈的创作和发展趋势。仅此改革,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舞蹈文化的全民传播力度。9月,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活动在四川凉山州西昌市成功举办,这是文艺评奖精简后首个国家级舞蹈的专业评奖活动,压力可谓巨大!来自全国各地的46部作品(11支独舞、38支群舞)闯入决赛。经过评委们的严格评审,最终评出6个作品奖、12个提名奖、27个“十佳作品”荣誉称号和1个组委会特别奖,推出了朝鲜族群舞《觅迹》《阿里路》、藏族群舞《布衣者》、彝族群舞《你是一首歌》《尼苏新娘》《情深谊长》等一批有厚度、有分量、有影响、接地气的作品。在本届评奖活动中,除继续保留中国舞协开创的“大评委团抽签上场”“现场亮分”等保证评奖公平性的举措外,又增加了“网络在线直播”的新举措,网站浏览量达400万,参与人数达30余万,扩大了互动的受众面,使更多的观众第一时间看到演出,同时保证了评奖的公开、公正性,无疑为文艺评奖注入了新鲜气象。这是个新起点,标志了中国舞蹈专业评奖工作的健康、良性、有序和协调的新境界的出现。

  惠民 播种为本,公益为民,弘扬为尊

  一年来,中国舞协积极发展中青年舞蹈家文艺志愿者入会,并带领全行业深入扎实地开展以公益性为导向的“送欢乐、下基层”文化惠民活动,分别在北京市怀柔区桥梓镇口头村、河北省邯郸市、重庆酉阳县、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四川凉山、云南曲靖麒麟区红土墙村等地举行演出,积极引导舞蹈工作者深入基层、扎根人民,足迹遍及祖国各地。演出现场,舞蹈家们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将精彩的演出送到基层群众身边,最大限度让文艺工作者深入到群众中去,体会当地民俗民风,拉近人民与艺术家的距离,也让人民享受到艺术发展的成果,切实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每次公益行动,舞界同仁都热情高涨地参与,王晓燕、山翀、黄豆豆等知名舞蹈家和武帅、曾明、刘芳、李德戈景等青年舞蹈才俊都纷纷献舞,极大地宣传了舞蹈艺术,为民众奉献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广受好评。一手民间、一手国际,让两者之间架起无数道面向未来的桥梁,既是当代中国舞蹈建设的方向与指针,更是舞界同仁和舞协工作的责任与目的。这中间,包含了国家、民族的发展需要,包含民众的文化需求,更包含了时代的义务与要求。舞蹈家们必须履行好使命,才能无愧于历史与人民。

  理论 国学为根,兼容为策,创新为向

  注重创新是舞蹈理论建设的着眼点,一年来的努力和成绩也是显见的。一是注重舞界各类学术研讨质量,突出问题意识。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研讨会在“荷花奖”评奖期间同时举行,研讨会主要围绕“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的建设和反思、民族民间舞发展方向和彝族舞蹈创作现状3个议题展开,与会专家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其中,有对民间舞高等教育的具体建议,有对“荷花奖”进行的理论反思,也有结合多年经验对当今民族舞蹈提出忠告,专家们的真知灼见使得“荷花奖”不仅仅是比赛,更是联系理论与实践、舞台与民间、艺术家与大众的纽带和桥梁。在推动舞界思想交流方面,今年,中国舞协在台湾举行了“凝聚与创意”名家讲坛与交流会,邀请到4位重量级两岸文艺界资深人士前来进行精彩演讲,分享智慧人生。在交流会环节,双方将焦点落在了艺术资金补助机制上,大陆希望更多地了解台湾相对成熟规范的操作模式,台湾则渴望更多的资金注入,双方都表达出联合起来,有更多交流和合作的良好意愿。各地舞协和舞蹈院校也纷纷推出境内外舞蹈学术交流与展演活动,如,北京文联的访台活动等,都实现了有效沟通和适当表达;11月,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召开的高等舞蹈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将当代中国舞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与国际互动的质量话题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二是注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势互补。下大力气做好《舞蹈》杂志的市场调研,在经营理念、编辑方针上注重丰富表达形式,拓展传播途径。坚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2015年《舞蹈》杂志集结了中国舞蹈界编创评专家力量,致力于快速通告行业信息、行业动态、行业管理,同时联合中国舞协官方网站、微信平台和蓝箱录制室,打造与时俱进的全新媒体模式,及时反映全国舞蹈动态,发挥信息交流、理论探讨、思想争鸣的作用,提升了舞蹈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6月,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舞协与百度公司达成初步战略合作协议,这是在行业内与互联网平台融合的一次尝试。三方将利用各自优势,在电子阅读、艺术推广、公益基金、舞蹈考级、师资培训、支付领域的O2O模式等多个项目进行探索和实践,实现线上线下资源互补,融合互动的全新模式。三是注重舞蹈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存储保护。新形势下,中国舞协结合信息时代的技术优势,借助其在业界的影响力,率先开始对过去和当下的舞蹈资料信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搜集整合和数字化处理、存储,我们力图将中国舞协资料库做成全国规模最大、库存史料最完整的现代化信息资源库。与此同时,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中央芭蕾舞团、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等单位的舞蹈数据库建设、口述史工程等的上马,也在紧锣密鼓中实现着自己的构想,相信未来舞蹈理论的发展空间将日益扩大。

  11月16日至19日,中国舞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胜利召开,来自全国的265名代表,包括来自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13名代表们欢聚一堂,肩负全国广大舞蹈工作者的重托,共商中国舞蹈事业繁荣发展大计。大会回顾总结了中国舞协过去五年的工作,分析了当前我国舞蹈事业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审议通过了《共筑中国梦 舞出新辉煌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攀艺术新高峰》的工作报告,修改《中国舞蹈家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中国舞协新一届领导机构,团结动员全国广大舞蹈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力量,全面推进舞蹈事业繁荣发展,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再攀高峰。会后,全体代表一致表示了对新一届主席团的认可和支持,决心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和中央精神的指引下,落实好刘奇葆同志在舞协换届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踏踏实实跳好“三个舞步”,为创造舞蹈文化的新世纪和舞蹈艺术的新景观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