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现在是:

首页 >往期稿件 > 内容

“艺术陇军”添新丁“戏剧八骏”吐心声

兰州日报    时间:2016-01-14
雷通霞
朱衡
张小琴
边肖
马少敏
苏凤丽
窦凤霞
佟红梅

  ​ “面对‘八骏’这个称谓十分感慨,希望我们今后能够真的像骏马一样,扛起这份荣誉所带来的艰巨责任,未来甘肃戏剧发展的全新局面还需要我们去打开,力求早日突破发展瓶颈。”13日,刚刚喜获甘肃“首届戏剧八骏”殊荣的朱衡、雷通霞、边肖、张小琴等八位戏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接受了记者采访,言谈话语中不仅表达了自己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还吐露了自己从事戏剧艺术多年的心声。

  “新八骏”继续遵循三年一评一轮换

  “甘肃戏剧八骏”是甘肃艺术八骏系列品牌首推的项目,由省财政厅根据“甘肃文学八骏”机制推介模式,借助“甘肃文学八骏”的社会影响力,首先倡议提出并得到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文化厅以及省文学院和省剧协大力支持、积极响应、配合,多方共同创意、策划、筹办延伸打造的艺术人才推介工程。

  据甘肃省文学院院长、甘肃省八骏艺术人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高凯介绍,鉴于戏剧艺术的特殊性和我省戏剧人才实力雄厚的实际情况,在首届甘肃戏剧八骏的评选中首次采用了提名与审报相结合的评选方式。选拔基本秉承了“甘肃文学八骏”的选拔精神和规则,将继续遵循三年一评一轮换的淘汰制度,采取量化计分和评委赋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选。

  他说:“戏剧八骏的选拔,是促进戏剧文学创作,激励青年表演人才,推动甘肃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在‘甘肃戏剧红梅奖’的基础上,鼓励甘肃戏剧文学创作,推举甘肃戏剧表演人才,打造陇派戏剧经典剧目,展示戏剧大省明星阵容,创新文艺人才推介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是省文联紧抓文艺领军人才建设、品牌打造等工作,全力推动我省戏剧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力作。”

  “八骏”奔腾打造甘肃“文艺陇军”

  记者了解到,本着尊重艺术、注重质量的原则,评委还一致主张放弃了“编剧八骏”的选拔,使这一项目集体空缺。对此高凯表示:“这的确是一个缺憾,但体现了我们的艺术精神和立场,宁缺勿滥。”同样暂未评出八骏的还有导演方阵。

  截至目前,我省已成功举行了包括三届小说八骏、两届诗歌八骏和一届儿童文学八骏在内的“甘肃文学八骏”的评选,该项活动已成为甘肃省国家级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品牌项目,是“十个一文艺精品工程”之中的“一支文学劲旅”,这一甘肃文学人才系列接力推介工程已历时11年。应该说,作为甘肃艺术八骏系列品牌首推项目——首届甘肃戏剧八骏,其正是借助“甘肃文学八骏”的社会影响力,为加快“戏剧大省”建设,弘扬我省传统戏剧文化,打造一支“文艺陇军”而进行的又一项推动甘肃文艺事业大发展的重要举措。

  八朵“梅花”吐露心声

  “甘肃戏剧发展正在面临新的瓶颈,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方式有所突破,但后继无人、作品创作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制约让很多美好希望都成了空谈。”朱衡告诉记者:“甘肃戏剧发展一定要从根基做起,只有扎扎实实培养人才,以精品剧目为旗帜,才能带动整体戏剧事业的发展、繁荣。面对‘八骏’这个称谓我也十分感慨,希望我们今后能够真的像骏马一样,扛起这份荣誉所带来的艰巨责任,未来甘肃戏剧发展的全新局面还需要我们去打开,力求早日突破发展瓶颈。”

  边肖说:“感谢这片土地,感谢陇剧团队,这是兄弟姐妹们共同努力为甘肃增加的荣誉,这份荣誉属于整个集体,属于台前台后的所有人。我更要感谢甘肃建设戏剧大省的重大举措,感谢所有关心支持戏剧发展的导演和编剧,共同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甘肃文化。这也是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需要为之终身奋斗的事业,是一场必须肩负起来的历史使命。”

  “以‘八骏’评选的方法推出优秀人才非常好,甘肃作为戏剧大省拥有的优秀人才很多,还有很多艺术底蕴深厚的艺术家没有走上台来,而在首批评选中入选令我感到十分荣幸。”雷通霞表示:“目前,‘八骏’的评选已涉足我省多个文化领域,这对我省本土戏剧、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必将推动文艺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而且,这项殊荣每三年一评的做法非常有意义,不仅可以激励各行业努力、健康的积极发展,还为所有艺术家们不断创造着发展的机会。”

  “今天能够站在领奖台上,首先非常感谢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财政厅、省文学院等多家单位和各位专家给予我的这次殊荣。”张小琴说:“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戏迷观众是我的衣食父母,为他们演好戏,是我的本职工作。但是你们却把荣誉给了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对我工作的一种肯定。在今后的演出工作中,我会更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将根据观众的审美需求,排出更多让观众满意的作品。”

  □记者李超

  “甘肃戏剧八骏”

  雷通霞:国家一级演员,甘肃省陇剧院副院长。第十六届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从事戏剧表演工作三十多年以来,主攻正、小旦行当的表演及探索、研究创作。师从于陇剧艺术前辈正、小旦名家苏秦兰老师。作为“陇剧后辈人”,其在“继承”的同时注重“创新”,首开了陇剧正、小旦角色文戏武唱的先河,还在陇剧艺术声腔、道白发展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唱腔艺术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陇剧的舞台表演程式。其代表作有《石龙湾》、《官鹅情歌》、《苦乐村官》等。

  朱衡:国家一级演员,从事表演艺术四十五年,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得主。1970年考入兰州市京剧团,曾在十多部京剧剧目中担任领衔主演及主演,代表剧目有《铁流战士》、《蝶恋花》、《南天柱》等。1982年调入甘肃省话剧院,在近四十部话剧中担任领衔主演及主演,代表剧目有《白雨》、《岳飞》、《寻找男子汉》、《十五的月亮》、《断线的风筝》、《大年初一》、《马背菩提》、《老柿子树》、《兰州老街》、《兰州人家》、《兰州好家》、《天下第一桥》等。

  张小琴:国家一级演员,第二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1983年考入甘肃省艺术学校,学习秦剧表演专业,主攻正旦、刀马旦,戏路较宽,文武兼功,擅长青衣。1994年,被选调到兰州市秦剧团。代表剧目有《窦娥冤》、《铡美案》、《白蛇传》、《龙源》等。曾参加“春节庙会”、“千台大戏送农村(社区)”等演排工作,平均年度累计演出场次达百余场。所主演的多部剧目曾录制光碟出版;个人部分戏曲片段被央视《名段欣赏》栏目录制并播放。

  边肖: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文华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得主,第二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第二十一届、二十二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得主。现任甘肃省陇剧院副院长。代表剧目有:《官鹅情歌》、《苦乐村官》、《西狭长歌》、《麦积圣歌》、《百合花开》、《敦煌魂》、《苏武归汉》、《周仁献嫂》、《辕门斩子》、《白逼宫》、《坐楼杀惜》等。其多次参加中剧协梅花奖艺术团赴华北、东北、西南演出,被专家称之为中国地方戏剧舞台上最好的男演员之一。

  马少敏:第二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现甘肃省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1984年12月毕业于甘肃省艺术学校京剧专业。在校主课老师苏盛琴、黎琼,学习剧目《悦来店》、《宇宙锋》、《打渔杀家》等。1998年9月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表导系京剧表演专业学习,师承于玉衡、沈世华、陈琪,学习剧目有《凤还巢》、《宇宙锋》、《贵妃醉酒》;学习的昆曲剧目有《游园》。在校学习期间,曾受梅兰芳先生的琴师姜凤山先生、杨春霞、陈宝贤等老师的指导。

  苏凤丽: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其主攻青衣,师承秦腔表演艺术家肖玉玲,近年又潜心研究敏腔(即李正敏派)。饰演了50多本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10多本现代戏中不同人物角色。其代表作有《锁麟囊》、《玉堂春》、《梨花情》、《铡美案》、《回荆州》、《玉蝉泪》、《五典坡》、《湖阳春梦》、《赵氏孤儿》、《梨花飘香》、《山魂》、《大河情》、《四进士》、《赵飞搬兵》、《断桥》、《四贤册》、《清风亭》、《三堂会审》等剧目。

  窦凤霞:甘肃省陇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陇剧传承人。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其做戏,认真扎实,细致入微;表演动作干练,逼真传神;扮相清秀俊美,入时合宜;唱腔字正腔圆、嗓音宏亮,刚柔相济、婉转甜润,有着一副天生的金嗓子。代表剧目有大型陇剧《枫洛池》、《死水微澜》、《哑女告状》、大型秦腔《桃李梅》。陇剧折子戏有《孟姜女哭长城》、《抬花轿》。秦腔折子戏有《断桥》、《三堂会审》。

  佟红梅:国家一级演员,1995年毕业于甘肃省艺术学校。主攻青衣、老旦。上海国际艺术节“白玉兰”表演艺术主角奖获得者,第二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现为甘肃梅馨文化传媒公司董事长。代表剧目有:《黄花情》、《状元与乞丐》、《窦娥冤》、《铡美案》、《穆桂英休夫》、《忠保国》、《桃李梅》、《五典坡》、《斩秦英》、《血溅乌龙院》、《香山寺还愿》、《奈何桥》、《宝玉哭灵》、《追帅赠印》、《藏舟》、《三娘教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