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现在是:

首页 >往期稿件 > 内容

《丢羊》成为兰州本土电影发展里程碑

    时间:2016-10-20
   
    今年以来,兰州电影事业发展史中又被浓墨重彩地“镶嵌”了一个质朴但亲切的名字——《丢羊》。这部本土原创大电影一经问世便备受关注,不仅先后在国内外专业电影盛会中精彩亮相,还破天荒地通过国内各大院线在全省进行了公映,近日更是史无前例地登陆央视电影频道,一度成为兰州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一路走来,这部充满着浓厚乡土气息的作品不仅逐渐凸显出自身优秀的文学、艺术价值,更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充满着文化自信的创举,在众多百姓的热议中成为了兰州本土电影事业发展的一座全新里程碑。

  走出去的兰州本土文化

  “真的很感动,很真实,我退休20多年没进电影院,看了这一次还觉得没看够,央视首播的时候我又守在电视机前仔细地看了一遍。”观看了影片的张进德老人怀着激动的心情告诉记者:“没想到,咱们兰州还能在永登县拍出这么好的电影,剧本好、导演好、演员好,一个简单的故事讲述了深刻的道理,绝对堪称是一部反映甘肃淳朴风土人情的优秀影片。我还要把这部影片推荐给家属院里其他的退休人员和亲戚朋友们,一定要让他们都去看看《丢羊》。”

  激动的语调完全是由影片带来的心灵震撼,兰州本土影片在人们的交口称赞中走向了一个史无前例新高度,无论是在影院还是在电视机前,所有看过影片的人们都从中品味出了深刻的人生反思,汲取到了足够的文化自信。这难道不就是一部真正优秀的电影作品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么。

  “从未有过,兰州本土原创电影的发展道路从来没有走得这么远,这么精彩。”省文联副主席、市文联主席,该片导演、出品人汪小平告诉记者:“可以说,这一次我们以优秀的本土原创文学作品为支点,用一度被淡忘的电影艺术为撬杠,凭借一个精诚团结、充满活力的创作团队,为兰州本土文化建设‘走出去’成功踏出了一个全新的、广阔的也是充满无限可能的道路。”

  “互联网+”的自由传播模式

  回过头来细细品味,“丢羊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这其中蕴含了无数人的汗水和努力,有着众多鲜为人知的艰苦积累。

  今年年初,《姐妹》、《朋友圈》两部本土原创微电影在首映后同期登陆爱奇艺、优酷等主流视频媒体,这便是市文联以及团队最初涉水本土电影创作的大胆尝试。在‘互联网+’的自由传播模式下,兰州本土原创诚意打造的两部作品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作品同“台”亮相,在接受全国观众、网友的检阅和点评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为之后打造一部精品大电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没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市文联全体上下的倾力打造,这些源自本土的电影艺术梦想绝不可能轻易实现。”影片《丢羊》不仅原著出自地地道道的本土作家之笔,从编剧、导演等主创人员再到拍摄到剪辑、杀青等一系列流程,也更是“血统纯正”的全本土阵容,汪小平说:“这个幕后团队中云集了一批优秀的年轻电影人,他们怀揣着热衷本土电影创作的梦想,紧紧抓住了这次机会倾注了才华与激情,在拼搏中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丢羊》在央视的首播在兰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个消息几乎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在所有兰州人的微信朋友圈里刷了屏,网络上俨然形成了一番“奔走相告”的热烈情景。甚至,首播结束后人们的关注热度还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今天老百姓茶前饭后的闲谈还经常会提起这部作品。归根结底,这次完全属于兰州这片热土的电影艺术创作,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兰州本土电影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一次辉煌。

  开启本土电影发展新征程

  影片带来的余温还在人群中散播着,除了市民的热议、粉丝的追捧,更有一些专业人士开始发掘、思考,这成功之举为本土同行业乃至相关文化产业等多方面的发展带来的一系列辐射效应。日前,华源·兰州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就在该片的点映活动中,以影片《丢羊》的成功打造为范例,邀请了专业人士对主创团队的幕后运作、各方资源的巧妙整合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长期以来,兰州本土电影的发展一直处于‘冰锅冷灶’的状态,特别是以产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几乎为零,似乎成为让投资方很难看好的一块领域。”华源·兰州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负责人白慧中告诉记者:“《丢羊》无论是在国际水准的专业领域评判,还是影片自身小成本、高产出的打造过程,都堪称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不仅为广大市民带来了惊喜,更让业内人士看到了兰州本土电影发展的美好前景。”

  他说:“以该片为事实已经完全证明,兰州本土电影的发展绝不仅仅在本土,而是一定要放眼国际化空间,只要题材挖掘到位、资源整合得当、团队搭配合理,本土电影创作已经具备了冲刺国际市场的能力。而我们目前所做的,就是试图在众说纷纭中深刻解读这个备受关注的‘丢羊现象’,以期为今后的本土电影产业发展总结出市场前景更加良好、实际操作更加可靠的发展模式,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大胆试水本土影视创作的发展领域,在不久的将来推动本土电影成为兰州乃至甘肃的一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全新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