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现在是:

首页 >文艺家协会 > 作家协会 > 协会动态 > 内容

兰州市文联、兰州市作家协会“携手抗疫 温暖兰州”征文第四辑

兰州文联网    时间:2021-11-07
  在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兰州市文联积极行动,倡议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志愿投身疫情防控战役,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谱写生命赞歌,凝聚各方力量,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固长城。

  关键时刻,我们从来不缺席;抗击疫情,我们一直在行动。

1.致敬甘肃

阿诺

  此刻,我写下的文字,只为甘肃折腰

  我怀揣春天,从容地在稿纸上写下——

  我敦煌的甘肃。我丝绸之路的甘肃

  我祁连山的甘肃。我月牙泉的甘肃

  我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甘肃。我九百公里河西走廊的甘肃

  我伏羲、女娲与黄帝的甘肃

  我马踏飞燕的甘肃

  我大地湾的甘肃。我马家窑的甘肃

  我泾河与渭河的甘肃。我牵肠挂肚的黄河的甘肃

  我还要写下,霍去病的甘肃

  我还要写下,差点被漏掉的那碗牛肉面的甘肃

  是的,我写下的是永远地站着的甘肃

  我写下的是玉如意的甘肃

  我写下的甘肃,一定能战胜病毒

  别怕!就连我即将完成的诗,也呈现阴性

  我还要呼吁所有的诗人们,一起书写甘肃

  一起向甘肃致敬

  疫情肆虐,人心惶惶

  我们不仅要从肉体里剔除病毒

  我们还要从灵魂里剔除病毒

  最后,我替我的甘肃写下宣言:病毒不灭,誓不罢休!


 

 

2.牛年霜降

王晓诗

  辛丑暮秋霜降至

  百虫蜇伏草木黄

  朔风应起平邪气

  寒雨及播易暖裳

  无奈金城传疫迅

  何堪百姓起愁肠

  慎行勿聚核酸检

  口罩无摘避祸秧




 

3.普 通

彼岸

  原本我是普通的白色

  普通的乳胶墙,普通的A4纸,普通的衬衫

  可当我成了防护服,穿在医护人员的身上

  我就是寒风中逆行的队伍

  是冲在最一线的身影

  是没日没夜,是汗流浃背

  是满脸勒痕,是腿脚酸软到不自觉的倒下

  我是普通的白色

  但我的名字不普通

  医护人员,有人懂

  原本我是普通的绿色

  普通的小草,普通的水果,普通的T恤

  可当我成了制服,穿在交警的身上

  我就是外防输入的那一道关卡

  是高速路口不停奔波的脚步

  是减速慢行的手势,是查验前的敬礼

  是背上的一桶又一桶消毒液

  我是普通的绿色

  但我的名字不普通

  交警,有人懂

  原本我是普通的红色

  普通的蜡烛,普通的玫瑰,普通的礼服

  可当我成了红马甲,穿在志愿者身上

  我就是自愿的单向奔赴

  是没人强求的自我要求

  在小区卡口点,在核算检测队伍旁

  在运送物资的每一辆车上

  我是普通的红色

  但我的名字不普通

  志愿者,有人懂




 

4.天使(外一首)

塞上一指

  天蓝或云白,防护服

  成为午夜的睡袋

  没有床,检测台靠着

  打个盹儿,来不及入梦

  容颜躲进深夜和云层

  只有声音是温柔的

  轻轻,将测试棒

  探进陌生的鼻孔或喉咙

  与看不见的强敌作战

  魔鬼手里抢夺生命

  与时间赛跑

  防控,不让一粒毒株潜藏

  充满血丝的熬红的眼睛

  如火炉,将疯狂的疫毒焚烧

志愿者

  红马甲上身,就具备焰火属性

  站着,就站着燃烧

  走着,就走着燃烧

  火热的心,照亮惨白的日头

  照亮夜色的星辰和月光

  口罩遮住青春娇美的容颜

  明眸,闪烁路灯的光亮

  值守岗位,伫立小区门口

  等待夜静最后的归人

  验健康码,登记来处

  危险,阻隔于千里之外

  不求回报,也不求掌声

  青春无悔,岁月册页

  抒写人生最美的一笔

  防疫战场,你也是编内战士




 

5.今夜我们再出征

——致敬抗疫战线上的每一个人

文/金彦学

  “你好,兰州,十月的兰州,你在经历从未有过的寒流,白衣天使的衣袖里有温暖的双手,她会为你挡住病毒的侵透,加油兰州,坚强的兰州,我仿佛看到你告别时的回眸,毅然间挺首,无惧生死的战斗,因为有你才有平安的兰州,加油兰州,祖国在你身后,风雨怎能挡住阳光来临的时候”,在《加油,兰州》的歌声中,甚至来不及和家人告别,今夜,我看见无数的白衣天使们又将再次踏上新的征途,白衣执甲、有召必战,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我们白衣天使的身影,再次穿上厚重的防护服,逆流而上,踏上征程,黑夜里,她们看不见彼此的脸,只能记住每个人背后的名字,彼此只能用眼神和手势相互鼓励加油,她们是妻子、是母亲、也是女儿,谁人不是父母的孩子、谁人又不是孩子的父母?但此刻,她们都化作为一个共同的名字:白衣天使。

  “兰州新增4例本土确诊病例”,疾控部门晚间发布的这条消息如一声惊雷,再次打破了我们这座城市夜晚的宁静,一辆辆救护车从街面呼啸着疾驰而过,蓝色的警示灯刺破城市的夜空,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穿梭在大街小巷,部分小区实施封闭管控,这座城市的空气似乎又在一瞬间凝固,一场疫情防控遭遇战在这座城市全面打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市各级医院闻令而动,迅速发出集结号,无数的白衣天使匆匆逆行向前,奔赴抗疫一线,整个城市静了下来,静的似乎只能听见心跳的声音,居家不外出就是对疫情防控最有力的支持,但此刻对于她们来说,宅家竟变成了一种奢望。

  深秋的夜透着刺骨的冷,黑夜里,无数的医护人员写下一张张“抗疫请战书”,用铮铮誓言书写着担当与大爱,那鲜红的手印,仿佛是在寒冷的午夜闪烁的一颗颗火热滚烫的心。

  每一天,我们都被身边的这些人和事深深感动着,面对寒冷的天气,白衣天使们不畏严寒,通宵作战,连续几轮奋战在核酸采样点,听到她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全力以赴,加油加油”“我不累,我能行”,她们深知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每个核酸采样点,每名采样人员每天要完成上千次的手部消毒,每天换几十次手套,双手冻得发肿发痛、面屏上的水雾已经凝成了水;累的无法站立时就在凳子上稍微休息几分钟,又再次投入战斗;某小学核酸检测点一医护人员连日工作,因体力不支晕倒在地,醒来后得知自己的工作有人接替才安心休息;那个最美的“蒙面逆行天使”,跪地为儿童做核酸检测,跪倒并不渺小,背影仍显高大;她们穿上厚重的防护服,不敢喝水,只是为了减少去上厕所的次数,节省一分钟,就赶在了时间前面,就能为群众多做一次核酸采样,减少疫情蔓延的风险;他们和志愿者们认真仔细的核对人员信息,严格操作,为每一位市民进行有条不紊的采集工作,确保采样工作能够高质量完成,力争跑出核酸检测的“加速度”,第一时间为全城百姓筑起生命安全的屏障。

  兰州突出其来的疫情牵动着陇原儿女的心,全省各地的支援医疗队迅速集结,他们舍小家,顾大家,舍小爱,为大爱,纷纷奔赴兰州进行支援,汇聚起大爱的磅礴力量。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寒风吹不散人间温暖,病毒摧不垮众志成城。兰州,一座有温度的城市,时光更迭,文明铸爱,“相信我,我能行,让我上,我坚守”,亮白、藏蓝、火红,荧光绿在这座城市筑起爱的港湾,也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固屏障。学校停课了,但在教师们的辛勤努力和付出下,网课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屏幕间传递着师生间最暖的温情;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疫情防控一线,无畏无惧,他们上门宣传防疫知识、排摸疫情、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在核酸检测采样点、联防联控岗、物资储备点、秩序维护现场,无不闪动着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行动迅速有效、服务暖人心怀,他们为疫情防控付出了太多,也承受了太多,诠释着伟大的“战疫精神”;热心市民端着热乎乎的饭菜递送到抗疫一线人员的手里,众多的牛肉面企业免费向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免费供餐,让大家倍感暖心;“疫情不退,警察不退”,警徽荣耀,热血铸就,每一次疫情,他们总是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坚守岗位,那一抹警察蓝始终闪耀在抗疫一线,守护这座城市的安宁。

  而今这场战“疫”仍在继续,即使疫情肆虐,亦有温情醉人间,黄河东流,金城向上,我为这座温暖的城而感动着,一切终会过去,我们静候春暖花开。


 

6.保卫 “绿码”

文/王剑玲

  最近睡眠不好,昨晚上迷迷糊糊做了好几个梦。

  第一个梦是梦见我去兴隆山,山上流光溢彩,一片灿烂,枫叶红彤彤一片,像是一条红丝带,我对着镜头摆出各种POSS,在放飞自我中陶醉。

  第二个梦是去吃牛肉面,让师傅辣子放得多多的,下了个韭叶子,还要了一盘牛肉,一份小菜和一个鸡蛋。

  第三个梦是老爸来看我,老爸买了很多吃的,说进不了小区,他在楼下喊我:玲玲,玲玲!

  我忽然醒了,打开手机一看:凌晨四点半。然后打开健康码,是绿码,放心了。把马哥的手机打开也看了看,还是黄码。我有点睡不着了。家里这位“黄码”先生,依旧睡得呼呼香甜。

  从十月十八号新冠疫情开始,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早上十点之前会有疫情最新报道,看每天的确诊人数,病人的行动轨迹,每次看完新闻,都要使劲回想一下最近自己去过什么地方,万一看到哪个熟悉的字眼,小心脏也是紧张地怦怦乱跳。有个确诊病人从城关区跑到七里河区,经过的地方很多,既不是去游玩,也不是胡吃海喝,而是为了生计四处奔波,生活不易,偏偏又染上新冠病毒,幸好在排查中及时发现,有国家免费治疗,有医护人员悉心照料,应该很快就会康复的。以前觉得疫情离自己很远,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爆发,兰州虽然也有病例,但感觉没有这么担心,那时候条件有限没有全面做核酸检测,核酸试剂本来就少。这次两天一次的核酸检测到一天一次,已经是第5次了,后面还要做几次要看疫情发展。每天早上叫醒我们的不是闹钟,是小区工作人员提着喇叭在喊:下楼做核酸检测了!喊喇叭的是个女声,嗓门很大,声音清晰,我每次走到阳台前想看看她长什么样,总看不清楚,大喇叭挡着她的脸,只看见她的红马甲,我想她一定很美。

  我们小区是管控区。附近小区有确诊病人,那个小区是封控区。前几天路过的时候,医护车、警车,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把那个小区用白线拉起来了。看了新闻才知道,是一个早餐店的老板确诊了,他的家人就住在那个小区,去他早餐店吃饭的人很多,涉及的轨迹比较广,密接人员也复杂。老板也是受害者,毕竟谁都不想生病,但病毒狡猾,传播速度很快,他的家人基本都被传染了,连小孙子也受牵连。按照区域划分的话,我们小区就被列到危险的地段了。管控区就意味着最近都不能出小区,封闭式管理。

  不能出门就安心待着吧,按时去做核酸,配合防疫工作,大家都是有责任心的公民;勤快的人在家擦窗户,大扫除,炸油果子,好像要过年的似的;学生在家上网课,工作人员居家办公。不能出门其实是小事,小区里很多人的健康出行码忽然从绿变黄了,这个事情有点闹心。我家马哥,就是在小区里做核酸检测时,发现健康码变黄的,也有些人说在家里好好的几天没出门,码也变黄了。小区有个“黄码”群,马哥进去一看,里面70多人了,人数还在增长,社区工作人员在群里告诉大家要去指定地点做核酸检测,三天做两次就会转绿。看见这么多人在里面,我们放心了,还是先去做核酸吧,一切听政府安排。

  我现在除了做核酸,取快递,在家里窝着哪也不敢去。看好我的绿码,成了头等大事。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一天几十遍的刷看健康码,怀疑自己精神出了问题,把这个事情和好友说的时候,她居然和我一样,看来神经的不是我一个。在变码这个事情上,也知道了一个新词“时空伴随”。我和马哥在一个屋里生活,他的变黄了,我的是不是也很危险?出门就容易踩雷,坚决不出门,保护绿码是唯一使命。

  今天又是被感动的一天。天水有几名护校的学生做志愿者的时候,不幸染上了病毒,这些孩子只有17岁,在灾难前挺身而出的年轻人,冲在了第一线,当我们还在指责90后,00后的种种不尽人意,这一代年轻人已经在悄悄地保护我们,他们可以勇敢地直面生死!在这次疫情中,几所高校学医的孩子们报名自愿到第一线干最辛苦的工作,每天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争分夺秒地和病毒抗战,谁还不是换上防护服是战士,脱下防护服是孩子呢?他们每天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连续工作,抵抗力下降,病毒乘虚而入,可恨的病毒,希望这些孩子们早日康复!对比一下,国外那些年轻人,就算是得新冠,也不能阻止他们去过自由生活,而我们的年轻人,他们逆行而来,白衣为甲,有着稚嫩的脸庞,肩上已经有了清风明月和国家担当,挑起了时代的脊梁。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生在中国,我们何其幸运,是多么的自豪。

  窗外秋雨绵绵,阴冷。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在这个寒冷的气候中,还坚持在第一线工作中。我们待在舒服的家里,不能出力但一定不能添乱。早上和老爸通电话,老妈常年气管不好,这个季节下不了楼,老爸说医护人员亲自上门为老妈做核酸检测,医护人员细心周到,老爸说的时候有点哽咽,说他们是最好的孩子:新闻上说,全市第五次核酸检测,全是阴性,这是个好消息。

  马哥激动地告诉我:他的黄码转绿了!开心的样子像极了一个孩子。

  我赶紧又看了一下自己的码:绿的。绿码要保护好,要知道有多少人在为保卫我们的“绿码”战斗!

  听到兰州音乐人陈小虎公益歌曲《会好的,兰州》,歌里唱:

  “我爱的兰州啊,我的家!阴霾不会太漫长,你要相信明天的太阳,照得到故乡。”

  黄河水、中山桥、牛肉面……还有我想见得人,想去的地方。

  破防了!眼睛一酸,泪忽然就掉下来了。

  向所有抗疫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工作者们致敬!



 

7.一串数字的背后

——瓜州路社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纪实

文/张钦良

  据粗略统计,10月21日至10月31日,瓜州路社区防疫一线医疗卫生、社区工作人员,市属下沉党员干部志愿者、公安、城管等人员,10天时间里人均上岗时长超140小时,共做核酸检测近24800人次,劝返各小区来访车辆3500余台、人员9000余人……

  2021年10月下旬,兰州市疫情遽然加速,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广大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市属下沉党员干部志愿者、公安、城管等,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不舍昼夜,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筑起了一道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

  按照七里河区委区政府第一时间的安排和部署,七里河全区迅速展开多轮全员核酸检测。瓜州路社区在医护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党员、干部志愿者无畏天气断崖式的降温,积极主动请战。11名党员干部志愿者分工明确,组织有力,为社区高效有序的核酸检测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他们带领其他志愿者共计30余人,发挥自身特点、将这支志愿者队伍科学划分为医护组、规划组、引导组、运输组等,面对广大辖区群众,有序组织和引导,尽量做到让辖区居民少排队、排短队,严格保持1米线,争取让居民在排队10分钟以内完成核酸检测。

  党员干部志愿者还协同社区和医务工作者,克服防疫物资不足、市民众多、持续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等困难,把核酸采集工作的效率完成到最大化,让辖区居民暴露在外的风险做到最小化。每天10小时内组织完成辖区近5000人的核酸监测工作。

  在这场严峻的抗疫战斗中,党员干部积极发挥了身先士卒的先锋模范作用,悉心、耐心、贴心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等问题,让老百姓在病毒的阴霾下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给予人民的深厚的关怀和温暖。

  在疫情高发、最危险的时候,冲在一线的还有瓜州路社区的工作者,他们积极响应号召,加强网格化管理,夜以继日地全面进行“扫楼扫街”工作,挨家挨户入户摸排,进行防疫排查、防控要点宣讲等,做到精准无误地掌握辖区群众在疫情前后时空伴随的情况,了解他们在核酸检测工作中的参与情况。遇到家中有“黄码”、不便出门的居民,社区第一时间指派专人负责,一个不落的上门进行核酸监测,充分体现了社区在群众心目中的“大家长”的作用。

  每一个数字代表一份责任,数字的背后是所有奋战在防疫抗疫一线战士们的辛勤付出,他们默默肩负着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光荣使命,兢兢业业,细致入微,得到了辖区群众的高度赞许,很多群众用他们温暖的问候、努力有序的配合,表达着他们的感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