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现在是:

首页 >往期稿件 > 内容

周桦艺术简介

    时间:2014-09-02


  1958年出生于上海,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周桦早年受教于豫剧教育家、国家一级编剧李战,后拜着名表演艺术家马金凤、陈素贞为师,主攻青衣、闺门旦、花旦。有34年艺龄的她先后主演过豫剧五大流派的代表剧目,在艺术之路上她博采众家之长,兼容并蓄,勤学苦练,形成了自己清亮、秀丽、委婉、细腻的演唱风格。1996年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1992年,周桦赴郑州举办个人折子戏专场大获成功,赢得第四届“香玉杯”艺术奖;1996年荣获第1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7年参加首届中国豫剧艺术节演出,夺得个人最高奖;1999年被甘肃省文联评为“甘肃省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

  一个上海人在甘肃把河南戏唱出了名堂。梅花奖得主周桦31年的从艺经历可以用这一句话来概括。

  1974年,16岁的周桦不顾家人反对,进了兰州市豫剧团去学戏。年龄偏大,加上一口吴侬软语,周桦倒也没什么野心:“只想跑跑龙套”.不过,周桦是个做事认真的人,即便只想跑跑龙套,她也想跑好。

 

  1980年,豫剧团放了大假,她每天去当时的越剧团练功。越剧团的老师们很喜欢小姑娘的踏实劲,想把她调过去,没什么野心的周桦却来了犟劲,不肯放弃豫剧。后来人们夸她唱腔细腻,水袖功夫了得,周桦说:“那都是从越剧中学到的。”“我运气好,学艺途中遇到许多好老师。”已近知天命之年的周桦有些腼腆地说。令她最不能忘怀的老师是着名戏剧教育家李战,这位一生痴迷于豫剧的大师在观察初学戏的小周桦一段时间后,开始给她吃小灶,帮她定学习方案,安排她学习豫剧几大流派的戏。在李战的督促下,常(香玉)派的《白蛇传》、陈(素真)派的<宇宙锋>、马(金凤)派的《穆桂英挂帅》、崔兰田派的<桃花庵>、阎(立)品派的<秦雪梅吊孝>,周桦纷纷拿下。

 

  周桦的好运似乎仍在继续,1980年,在与来兰演出的陈素真大师同台合作后,陈很是喜欢周桦的表现,主动提出收她为徒。

  1983年,因嗓子出现问题在上海疗养的周桦见到了国宝级的豫剧大师马金凤,当时,马正在安徽、河南一带巡演,在此后3个月的演出中,马和这个主动找上门的年轻人吃住在一起。当周桦挑大梁唱完一出《花打朝》之后,马金凤操着浓浓的河南口音说:“乖,以后可以挂老师的牌子了。”周桦永远忘不了初次见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情景,那1990年,在郑州常香玉的家里,听周桦唱完一段<白蛇传>后,常也操着浓浓的河南口音赞叹:“这孩子有前途,要好好努力。”又告诫她:要想演好戏,先要学做人。

 

  如今,人们这样评价周桦:集常派的豪放,陈派的俏丽、马派的清脆、崔派的质朴、阎派的灵秀于一身,形成了自己清脆秀丽、委婉细腻的演唱风格。当初只是想跑跑龙套的周桦没把如此高的评价放在心上,她的心态一如既往地平和。她仍为分不清前鼻音后鼻音苦恼,仍为新角色的一颦一笑绞尽脑汁。

 

  2004年,兰州市豫剧团创排了现代豫剧<山月>,周桦出任剧中女主角,这部改编于贾平凹原着<天狗>的戏讲述了一个“招夫养夫”的悲剧故事。导演李维鲁说这是一部“中国少有的对人物命运进行探索的戏”,要求周桦将女主人公的忍辱负重、无奈与无助表现出来。“一个是为了我,一个是为了家,我心怎装他们俩,难道这酸甜苦辣都得我咽下?”台下不善言辞的周桦在台上却将这段最能体现山月两难处境的唱词,演绎得从容舒展、细腻含蓄,从而给剧中人物以淋漓尽致的解读。在最后一场“雪祭”中,周桦为表现人物的悲愤心境,她压低嗓音用气声进行表达,尽显出女主人公当时心力交瘁的痛苦,似是有气无力,却字字声声叩击着观众的心。

 

  2005年10月,《山月》从全国70多部戏中脱颖而出,闯入第九届中国戏剧节决赛。一直关注着周桦的豫剧迷们说她可以凭借山月一角再度冲击梅花奖。15年前常香玉大师的告诫至今仍回响在周桦耳边,随着年龄的增长,周桦越来越品味到其中的份量,她也因此越来越谦和。无论是前往厂矿企业还是农村土台,无论是站在社区的露天舞台还是身处孤寡老人的床前,她都把自己最真挚的情感和最拿手的唱段献给观众。

  周桦这样理解大师的话:在台上,做个好演员,以自己最饱满的状态去演绎每个角色;在生活中,做个平平淡淡的女人,做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同事。